在我國是發現野生大茶樹較早的國家,雲南、貴州、廣西、四川、湖北等地也相繼發現了許多野生大茶樹。三國時期,《吳普·本草》引《桐君彔》「南朝有蘆葦(大茶樹)亦似茗,至苦而取屑爲茶,亦可通夜不眠」,唐代陸羽《茶經》稱:「其巴山峽川,有二人合抱,可伐而掇之。」明代雲南《大理府志》載:「南朝(下關)有蘆葦(茶樹)一丈高。近年來,經過考察調查,在全國10個省區的近200處發現了野生大茶樹,有些地區甚至成片分布,如雲南思茅地區鎮源縣九甲區和平鄉千家寨的野生大茶樹數千畝。1961年,在雲南勐海縣巴達大黑山密林中,發現一株高32.12米,胸圍2.9米的野生高大茶樹,估計樹齡1700年,爲“野生型”。
此外還有勐海縣南糯山栽培的“茶樹王”,樹齡約800年,在瀾滄縣發現邦威過渡型“茶樹王”,樹齡約1000年。三者“茶樹王”均分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。該結古大茶樹被列爲重點保護古樹,爲海內外學者所知,是茶樹的一個歷史見證。此外,從古茶樹分布的地域來看,大部分分布在雲南南部與山泉地,廣西、貴州、四川部分地區,當然也有少數散見於福建、臺灣、海南等地。所以科學家普遍認爲,從古茶樹分布的地區來看,原發源於中國的青山綠水,而發源地可能在雲南西雙版納一帶。
![]() | 手機:134-8055-5145 |
![]() | 固話:158-9954-3848 |
![]() | 郵箱:582454334@qq.com |
![]() | 地址: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清池鎮大壩村回龍灣組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