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沙貢茶的制茶技術
2021-06-15
制作茶葉需要一定的技能,貢茶院的勞力來源既不是官奴,也不是番戶,而是由政府控制的部分茶葉專家,暫時以僱主的方式制作茶葉。僱員,日爲絹三尺,依日納入資金作爲報酬,禁止官員減免工資。
唐貢茶院有房三十多間,役工三萬人,工匠一千多人。每到春光明媚的季節,張燈結彩,熱鬧非凡。金沙泉,常州、湖州刺史率領百官先祭碧泉湧出,燦若金星(現在還存在,已經修好了)。接着開山造茶。法院規定,第 一批貢茶要趕上清明祭祖大典,所以陰嶺芽未吐,使者碟已頻,工人們問葛上安壁,蓬頭入荒榛,選納無晝夜,搗聲昏繼晨,艱辛疲憊不堪,而官員們則有酒也有歌,縱情歡樂。
唐代的貢焙制把私有茶園變成了官茶園,茶農不能因爲種茶而謀生,反而造成了重重災難,定額納貢制,就像苛捐雜稅一樣,加重了茶農的負擔,使他們的生活越來越貧困,兩者都是掠奪性的,是茶農雙肩一束沉重的枷鎖,危害極大。
進入宋代,貢茶沿襲唐制,但諸貢茶院逐漸衰落。福建省建安(今建甌)境內鳳凰山北苑龍焙代之而來,其規模也十分壯觀,聲名顯赫自南唐歲率六縣民採,民間苦不堪言。官私之焙三百三十有六。片茶壓銀模,飾龍鳳圖案,栩栩如生,精湛絕倫。小團二十餅重一斤,價值金二兩。成品茶按質量好分爲十個等級,朝廷官員按職位高低分別享用。宋徽宗《大觀茶論》雲:本朝之興,歲建溪之貢,龍團鳳餅,名冠天下……所以近年來,採摘之精,制作之工,品第之勝,烹飪之妙,莫不盛造其極。將中國的茶葉制造技術和飲用技術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。將茶葉的飲用價值與工藝欣賞價值完美結合,以物質享受升華爲精神享受。